Quick Search


Tibetan singing bowl music,sound healing, remove negative energy.

528hz solfreggio music -  Attract Wealth and Abundance, Manifest Money and Increase Luck



 
Your forum announcement here!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Board | Post Free Ads Forum |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Directory | Best Free Advertising Methods |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Directory > Internet Marketing Forums

Internet Marketing Forums This is a list of Internet Marketing Forums that have a FREE Advertising Section that you can post your ads in.

 
 
Thread Tools Search this Thread Display Modes
Prev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Next
Old 05-23-2011, 12:35 AM   #2
hae2ni7shuo
Second Lieutenant
 
Join Date: Feb 2011
Posts: 366
hae2ni7shuo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Default

游牧民族
游牧是指终年随水草转移进行游动放牧的一种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牧民长期无固定住所,过着逐水草而居 的生活,生产设备相当简陋,经营非常粗放,基本处于靠天养草和靠天养畜的落后状态。游牧民族指的是以游牧为 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广义上的游牧民族指的是居无定所的流浪民族,包括草原民族和海洋民族。

目录
起源中国的游牧文明北方民族的六大部分匈奴部分东胡部分突厥部分通古斯部分羌藏部分回鹘游牧民族的四次大飞 跃游牧文明的产生及与草原生态的关系中国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主政中原的简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及破坏 图书信息基本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 起源  关于游牧民族的起源,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争论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人口压力说、游牧出于游猎说、驯 化地理说、游牧与农耕并立说、游牧与农业分离说、气候变迁说等。有关中国北方游牧业的起源问题,与世界游牧 业的起源问题研究是密切相关的,笔者主张游牧与农业分离说。   游牧经济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非自足性的经济类型,对农耕社
游牧民族
会存在着依赖性,它不能完全脱离种植业,需以整个社会生产和交换的相当发展并产生一定的剩余产品为前提。这 就要求种植技术和游牧技术都有相当的进步,从而决定了游牧民族只有在较晚的时候才能形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 牧结合的混合经济是人类赖以进入文明时代的最主要的经济类型。中国北方游牧业的兴起是在青铜文化的背景下展 开的。马被认为是草原游牧的象征,马的驯化和传播是欧亚草原游牧兴起的关键。钱穆先生云:“大体文明文化, 皆指人类群体生活言。文明偏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偏在内,属精神方面。故文明可以向外传播与接受,文化则 必由其群体内部精神累积而产生。……人类文化,由源头处看,大别不外三型。一、游牧文化二、农耕文化,三、 商业文化。……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 求,并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游牧的起源、游牧国家的产生与演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 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游牧与农耕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很长时期内曾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战争、掠夺、和亲、互 市等所有的历史现象似乎在说明一个主题:生存与财富是游牧国家兴起的原因。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理论:“游牧部落从其 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这是解开游牧起源这一历史悬案的锁钥。如何正确理解恩 格斯的这一经典论述,学界为此长期争鸣不休。   有的学者认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并不是游牧与农业部落的分离,而是人类从攫取经济――采集和渔猎向生产 经济的发展过渡。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有些部落向农业经济发展,有些部落向游牧经济发展。恩格斯所说的正是 后一种情形。直接从攫取经济向农业生产过渡也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形式之一,而且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都是沿 着这一道路发展的。因此,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持反对意见的学者则指出 ,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从新石器时代起一直以农业为主,没有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也 就没有农业和游牧业的社会大分工。有的学者认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于新石器时代末到铜石并用时代,游牧 部落的形成标志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实现,长沙团购网。也有人基于考古发现指出,我国整个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锄耕农业结合在一起,到了青铜时代,适宜农业发 展的地区形成了灌溉农业,而适宜放牧的地区在锄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成游牧业,从而实现了第一次 社会大分工。   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关于游牧起源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入,如有学者认为,畜牧民的出现才是第一次社会大 分工的标志,而畜牧民是从既种植谷物、又驯养家畜的人群中发展来的。因此,最早出现的不是游牧部落,而是以 牧为主、农牧结合的畜牧民,北京团购网;随后由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分工创造了条件,才出现专以畜牧为业、逐水草而居的 游牧民。   然而,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理论的指导意义即在于此。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踪迹中游牧业从农业中分离 出来,而从事游牧业的人群由部族、部落发展到民族、国家。游牧从起源到游牧国家的形成、演化,对于中国乃至 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与影响。中国的游牧文明  游牧文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与农耕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构成了中国北方边境历史的主题之一。但是一直以来中国的史学界都不重视对游牧文 明的研究,认为游牧文明是一种落后的文明,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与影响都不大。这种思想也存在与一般人 的心中,认为游牧文明是野蛮落后的,只有农耕文明或工业文明才是发展的方向。于是,我们便看见政府一直不遗 余力地在牧区推广定居点,并且非常自得地认为这是在造福牧民,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游牧文明在北方大草原上纵 横驰骋了几千年,为什么没有跨掉,反而延续至今,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恰恰是因为游牧文明与北 方草原的生态环境是相适应的。   中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共同谱写了一部风起云涌、波澜壮 阔的史诗画卷。历史上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一度在中原建立了政权,qq团购,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和涤荡,他们一部分西迁、一部分在历史中消亡,一部分融合入汉族,一部分仍保持了本民 族的特征和习俗,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当中。北方民族的六大部分匈奴部分  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消灭,剩 余部分西逃往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氐,匈奴一部分,后被汉族融化,上海团购;羯,匈奴的一部分,公元4世纪灭绝。东胡部分  秦时被匈奴灭亡,之后分成两大部分:乌桓和鲜卑,乌桓被 曹魏消灭,鲜卑主体被汉族同化,剩余的演化为柔然;柔然被突厥击败,分化为室韦(蒙古)和契丹;契丹主体被 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蒙古一直生存到现在。突厥部分   有可能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后灭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体被回鹘人和汉族人所灭,剩余的向西逃窜,形成了今天 的土耳其人。通古斯部分  原称肃慎(商、周时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后为女真、满洲 ,一直生存到现在,即今天的满族人。羌藏部分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 一部分;党项,羌族的一部分,后被蒙古人灭亡。回鹘  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 唐朝时期,将突厥主体灭亡。回鹘生存到现在,即使今天的维吾尔族。   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各个民族在矛盾中不断地了解、在矛盾中不断融合的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王朝――秦帝国。秦帝国的疆域内涵 盖了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几乎没有什么联系。   公元前202年刘邦推翻秦帝国建立西汉王朝。自从西汉立国开始,崛起于北方的匈奴就凭借它的军事优势, 不断对中原施加军事侵略与政治压力。   公元前200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率四十万骑兵把出兵抵御匈奴入侵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包围在白登山(今 山西大同市东北),刘邦被迫采纳臣下的建议,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提出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才得脱险。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   这是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与中原汉民族政权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对峙,
游牧民族
事实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在匈奴一方。汉帝国为了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汉高祖、文帝、景帝执政的六七十年间 一直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每年送去大批财物,但始终无法满足匈奴无止境的的贪婪欲望。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执政。汉帝国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空前强大,汉武帝为了捍卫国 家和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摆脱匈奴贪得无厌的敲诈勒索、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 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争,通过一系列战役给匈奴以致命打击,将其驱逐到大漠以北,从此 “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这是一场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和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伟大卫国 战争,最终以正义的辉煌胜利而告终。   公元207年,东汉丞相曹操北破乌桓,将东胡各少数民族迁徙到河北地区;公元216年,又将北方降汉的 匈奴安置在并州,分五部加以统治。   这对促进民族融合,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虽然匈奴作为国外敌对势力被汉帝国驱逐了, 但这些降汉的匈奴部族仍保留着凶悍好斗、残忍嗜血等游牧民族的天性,他们学会了汉人的政治、军事韬略、掌握 了汉族先进的冶炼技术。曹操的这些举措为日后北方游牧民族彻底灭亡中原汉族政权埋下了隐患。   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又黑暗的王朝。士族统治集 团既腐朽不堪,又激烈争权夺利,爆发了影响巨大的“八王之乱”,国力空前衰败。由于中原战乱,汉族居民大量 流徙江南,中原汉胡势力的分布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见有机可乘,开始策划“兴邦复业”,起兵反晋 。公元316年,匈奴军夺取长安,西晋灭亡,撤退到长江以南的西晋贵族建立了东晋政权。   北方民族在中原建立的十六个政权   前赵(匈奴304-318) 后赵(羯319-350) 前秦(氐351-394)   前燕(鲜卑337-370) 后燕(鲜卑384-409)西秦(鲜卑385-431)   成汉(巴氐304-347) 后凉(氐386-403) 南凉(鲜卑397-414)   南燕(鲜卑398-410) 北凉(匈奴401-439)夏(匈奴407-431)   由于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大多处于奴隶制社会,有些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他们建立的政权大多实行胡汉分治政 策,团购网,仇视、奴役汉族人,甚至对汉族人采取野蛮残酷的统治政策。各族统治者的暴行和暴政,给人民带来严重灾祸, 社会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汉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生存危机。在这种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形势下,爆发了大规模 的民族复仇――冉闵《屠胡令》   公元350年,汉族将军冉闵推翻了残暴不可一世的羯赵帝国,即皇帝位,定都邺城,年号永兴,国号大魏, 史称冉魏。   当时,新生的冉魏政权处在敌对胡族势力的四面包围中,他们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扼杀新生的冉魏政权;内有 数十万仇视新政权的胡族随时可能发动暴乱,或在敌对胡族势力进攻时充当内应,即使将他们全部驱逐,也只能使 敌对胡族势力更加强大。   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冉魏政权,冉闵采取断然措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各地汉人纷纷起 义响应,开始对入塞中原的数百万胡族展开大反攻,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 河北、陕西、甘肃、宁夏。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一些胡族甚至从此迁回万里之 外的中亚老家。整个中原地区在经历了羯族的残暴统治和连年战乱之后,满目疮痍,百业凋敝,而统治今天外蒙内 蒙和中国北部的鲜卑进入了极盛时期,企图一举消灭因刚扫清中原而元气未复的冉魏政权。   公元352年,冉闵在抗击鲜卑入侵的廉台大决战中被击败,冉魏政权灭亡,冉魏的臣子纷纷自杀殉国,河北 二十余万汉人不甘做亡国奴,纷纷南逃,但受到鲜卑大军截击,死亡殆尽。至此,汉民族在长江以北的最后一个政 权灭亡了,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581年隋朝建立才结束。   十六国时代是一个民族大分裂时期。由于统治阶级高层的权力争夺而引发内战,中央政府完全丧失了对国家秩 序、政治局面的有效控制;在这种形势下,匈奴部族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推翻现政权,妄图建立起独立的匈奴 族国家,最终导致汉民族大规模的种族复仇,来自北方的外族敌对势力“鲜卑”乘机大举入侵我国,汉族政权丧失 了对中原的领土主权。   这是一场汉民族在自己家园里与游牧民族的一场大混战。在这场战争中,汉民族第一次被游牧民族彻底打垮, 国破家亡,丢掉了祖宗基业、丢掉了整个中原,北方的汉族人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被剥夺了一切公民权利,政治 上没有地位,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团购导航。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   我们跳过隋唐,从公元907年唐灭亡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 、周五个朝代。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唐 藩镇之乱的延长,是由唐朝而宋朝的过渡时代。   这一时期有两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特征: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形成华 夷混合政权。其二是北方的契丹人借军阀混战之机不断强大,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也为后 来辽、宋、金对峙的形成埋下“伏笔”。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公元907年,契丹族建立辽政权,公元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政权。辽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公元986年,宋太宗发动第二次北伐,要夺回幽燕,统一中国,但是北宋在于与极端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辽、 金政权的战争中一再受挫。   公元1125年女真灭辽,公元1127年四月女真灭北宋。撤退到长江以南的北宋贵族建立了南宋政权。公 元1206年,在蒙古高原上以铁木真为首的蒙古部落强大起来,建立了蒙古帝国。公元1234年,金帝国在蒙 古与南宋联合进攻下灭亡,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都处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之下。   1279年3月19日,最后一支南宋军队在?山大海战中被元军消灭,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南宋王朝最后一个 皇帝――年仅九岁的赵?投海殉国,当日随同跳海殉国的朝廷诸臣、后宫女眷、民众多达十几万人。至此,中国大 陆上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南宋灭亡。   在这一历史时期,汉民族为追求民族解放、自由与独立,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奴役,做出了巨大努力, 付出了巨大牺牲,以岳飞、韩世忠、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精英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抗击外族 入侵的历史使命。   这是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光辉的时代。他们是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灵魂。   公元1368年,强大的蒙元帝国在仅仅统治中原98年后,在席卷全国的民族大起义的狂潮中灭亡,取而代 之的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   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大军攻入北京,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杀,明朝灭亡。   公元1644年5月27日,明将吴三桂联合关外清兵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展开大战 。   这是一场决定中国人未来260年命运的大决战。吴三桂勾结清军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满清入关后开始了 对中国长达两个半世纪的统治,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灭亡。游牧民族的四次大飞跃   第一次飞跃 西晋灭亡,匈奴、氐、羯、鲜卑等游牧民族开始在中原地区建立起一系列地方割据势力。   第二次飞跃 北宋灭亡,金(女真)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统一整个北方的强大政权,汉族政权已无力反击。   第三次飞跃 南宋灭亡,蒙元帝国建立,游牧民族第一尝到了做整个中国的主人的滋味。   第四次飞跃 明王朝灭亡,北方民族最终彻底征服了整个中国,实现了他们几千年来的梦想。游牧文明的产生及与草原生态的关 系  游牧文明是在人类早期原始狩猎文明和原始采集文明之后,与农耕文明差不多同时产生的,就其生产方式和 生活习惯而言,比农耕文明更接近原始的采集狩猎文明。   最早的原始初民,按一般的考古学观点起源于非洲大陆,在漫长的地质史时期,由于气候的改变引起生存环境 的变更以及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人口压力的逐渐增加而逐步迁移到其他的大陆,并且由于地理隔绝而逐渐形成了不 同的种族和亚人种。   这些原始初民所属的就是原始采集狩猎文明,在生存压力并不大的情况下,他们往往随着季节的变更而进行或 长或短的迁移,以获得更丰厚的食物,这从对非洲一些原始部族的人类学研究中可以得到比较推论。但由于地理条 件的限制和虽然缓慢但仍然不断增长的人口,生存压力变大,许多物产并不那么丰富地区的部族不得不采取强度更 大的劳动,而对于草原地区来说,采集的基础原本非常薄弱,部族的主要食物来源依靠捕猎,不得不跟随着兽群的 迁徙而迁徙,以便获得足够的肉食。在这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蓄养动物比起单纯地追猎野生动物来说更有保障, 养畜业便慢慢发展起来。对野生动物的驯化,也许发生在更早的时候,但在生存压力不那么大的时期,花费那么多 的精力去发展畜业并不怎么合算,于是畜业的产生只有在凭采集狩猎无法获得足够丰厚的回报之后了。马的驯化则 更为游牧文明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对于放牧的畜群能够更加便捷、省力地控制。    游牧民族使用的牧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为套马竿,又称 “套竿”。蒙古语称“兀兀儿合”。据《元朝秘史》载,早在13世纪初蒙古汗国建立前,就已出现了这种工具, 一直沿用至今。套马竿木质坚韧,总长约300厘米,顶端拴有套形皮绳。它既可用于套马,也可用于狩猎时套其 他动物。每逢捕捉马匹时,牧民持竿跨马,冲入马群,看准马匹,抖开绳套,将马颈套住勒紧,随马奔驰,直至马 匹力竭驯服为止。阿拉善旗等少数地区的牧民不用套马竿,而用套马索,蒙古语称“察拉木”。这些套马者多系技 术娴熟、身强力壮的牧民,因而当地牧民以套马为光荣。   内蒙古游牧民族3绝:赛马、射箭、摔跤中国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主政中原的简表  时间 中原王朝 游牧民族王朝 游牧民族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秦汉 匈奴   220年至581年 魏晋六朝 匈奴   386年至556年 魏及其前后的北方汗国 鲜卑、突厥   581年至907年 隋、唐 突厥   907年至1123年 辽 契丹   960年至1279年 宋 契丹、女真   1115年至1234年 金 女真   1206年至1368年 元 蒙古   1368年至1644年 明   1616年至1912年 清 满洲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及破坏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和融合伴随着中国古代北方边境历史的始终 ,而这种冲突和融合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北方边境的生态环境,反过来,生态环境 的变迁又导致了文明的变迁。尽管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一点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但传统史学的盲点并 不能抹杀这种影响的实际存在。   传统观点和西方学术界观点一般认为,对环境的破坏是连年的征战的征战造成的。比如,农耕文明在对抗游牧 民族侵扰中,曾经有对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草场采用焦土、洒盐等破坏性战术的记录;而游牧民族对农牧交集区域 的劫掠破坏则更为严重,比如《西洋世界军事史》中描述,“有人认为中亚的气候在公元后的最初几个世纪突然变 得干燥起来,到了公元500年到了顶点,有人认为是游牧性的侵入破坏了水道之所致。派希克(T.Peisk er)说:为了使一个水草田的拥有者,不敢不向他们纳贡,他们只要攻占主要的水道即可。而这些游牧民族又常 常的盲目的抢劫和毁灭一切东西。一次侵扰就可以使几百个水草田化为灰烬和沙漠。进一步说,游牧民族不仅使中 亚的无数城市和乡村变成了废墟,更使草原变成了赤地,因为无意识的取火而滥伐树木,终于使流沙扩大了范围。 ”   而近来也有观点认为“历史上对北方边境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影响的是中原文明为了抵御游牧文明的侵袭而采 取的移民塞边和屯田制的措施”,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图书信息基本信息  
相关图书
书名:游牧民族   作者:米歇尔?施茂德尔   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8月1日   ISBN:9787535155511   开本:16开   定价:15.00元内容简介  《什么是什么?游牧民族》内容简介:匈奴人来自哪里?他们为什么会令人 感到恐惧?为什么西哥特人要入侵罗马帝国?罗马人面对“野蛮人”的入侵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汪达尔人要侵占罗 马?规模庞大的民族大迁徙到底给欧洲历史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民族大迁徙发生在欧洲由古代社会向中世纪早期过 渡的时期。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米歇尔?施茂德尔博士在波恩的博物馆工作,他在这《什么是什么?游牧民族》中 ,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期的各种真实的画面。无论是匈奴人人侵的历史,还是日耳曼民族的大迁徙,以及欧洲新兴 力量――法兰克帝国的崛起,都得到了生动的再现。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激动人心的历史中去吧。作者简介  作 者:(德国)米歇尔?施茂德尔 译者:马立东 插图作者:(德国)约尔恩?汉尼西 等图书目录  匈奴人来了!   民族大迁徙从何时开始?   民族大迁徙前的欧洲   哪个帝国统治着欧洲的广大地区?   罗马人和日耳曼人如何一起生活?   罗马人对野蛮人的入侵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罗马帝国被分割了?   日耳曼人的生活   席卷欧洲的风暴   谁是匈奴人?   匈奴人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古代作家如何描述匈奴人?   为什么匈奴人让人感到恐惧?   匈奴人威胁到罗马帝国了吗?   阿提拉如何得到和运用权力?   阿提拉是罗马帝国的威胁吗?   匈奴人为何终止了对东南欧的统治?   追寻遗迹   哥特人   艾尔曼额里希国王统治期间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西哥特人也要入侵罗马帝国?   为什么西哥特人要向意大利迁徙?   谁是阿拉里希?   西哥特人的帝国建在哪里?   狄奥多里克大帝如何攻占意大利?   狄奥多里克大帝如何统治意大利?   为什么东哥特帝国结束了对意大利的统治?   日耳曼人与基督教   汪达尔人   汪达尔人是怎样来到西班牙的?   为什么汪达尔人要离开西班牙?   汪达尔人如何在北非生活?   为什么汪达尔人要掠夺罗马?   谁摧毁了汪达尔王国?   伦巴德人   伦巴德人的名字起源于何处?   伦巴德人来自哪里?   为什么伦巴德人要离开匈牙利?   为什么伦巴德人要侵占意大利?   伦巴德人是如何征服意大利的?   盎格鲁人、萨克森人和法兰克人   英格兰是如何被征服的?   英格兰发生了什么?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建立的?   民族大迁徙后的欧洲   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什么?   东方形成了哪个新政权?   年代简表   名词索引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
图书 《游牧民族》http://www.beijingtushucheng.com/zhuoyuewangtushu/8917
2
①综合引自陈佐忠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围封转移》和景爱《内蒙古草原沙漠化的反思》(2003年3月 曾经草原--内蒙古生态与游牧文化展)
3
②引自2003年3月 曾经草原--内蒙古生态与游牧文化展 展板内容,根据史实略作修改。
4
③资料引自 恩和 《草原荒漠化的历史反思:发展的文化维度》
5
④资料引自 暴庆五 《蒙古族生态文化研究》
6
⑤[日] 后藤十三雄 《蒙古游牧社会》
7
⑥孟弛北 《草原文化和人类历史》
8
⑦[英] 克莱夫?庞廷 《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王毅 张学广 译
9
http://www.xjdaily.com/news/marked/127482.shtml
开放分类: 民族,人类,北方,游牧 我来完善 “游牧民族”相关词条:
hae2ni7shuo is offline   Reply With Quote
 


Thread Tools Search this Thread
Search this Thread:

Advanced Search
Display Modes

Posting Rules
You may not post new threads
You may not post replies
You may not post attachments
You may not edit your posts

vB code is On
Smilies are On
[IMG] code is On
HTML code is Off


All times are GMT. The time now is 08:28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6.4
Copyright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Message Boards | Post Free Ads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