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Single Post
Old 09-01-2011, 04:26 PM   #1
9h013788com
Warrant Officer
 
Join Date: Feb 2011
Posts: 300
9h013788com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Default 教授33年帮助藏族学生近万人次

  “杨老师坚持不懈为藏族同学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远隔家乡千里的学子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社会主 义和党的温暖。”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说,杨老师33年如一日地关爱在武汉高校藏族同学们的生活、学习和思 想,在一代又一代藏族学生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藏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批专业人才。受高原气候影响,援藏干部无法长驻,西藏的发展和安定更需要专门 的本地“永久牌”人才。
  ――杨昌林
  杨昌林每年都坚持请入学的藏族学生吃迎新饭,手机窃听器何去何从,为藏族毕业生开欢送会;平时,又依据藏族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国庆节、藏历新年等节日组织 他们开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
  坚持请学生吃迎新饭开欢送会

  “耳闻目睹杨老师的事迹,累积起来的感动无法用言语表达。”1995年从西藏调回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工作 的陈琳,如今也加入到杨老师关爱藏族学生的行列。

  三十多年来,得到杨昌林和次仁德吉帮助、从武汉高校毕业回西藏工作的藏族学生,一些已走上领导岗位,绝 大部分是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杨老师夫妇忠厚善良、人品高尚。”西藏水利厅厅长白玛旺堆说,他们的关爱促 使其加倍努力学习,成绩优秀,追求进步,手机卡窃听器。2005年,次仁德吉因病去世,出殡当天,300多名藏族学生胸戴白花,齐聚殡仪馆,同唱《青藏高原》为 她送行。
  “他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对藏族同胞情深似海。”西藏日喀则萨嘎县检察院检察长尼玛次仁说。1991年 夏,在武汉司法学校学习的他肺部大出血,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杨老师和爱人待他像亲生儿子一样,精心照顾、 喂汤、擦洗身子,在家做好营养饭菜送到医院。毕业回西藏后,尼玛次仁给杨昌林家写信:“一定要干出成绩来, 给阿妈、阿爸看”。
  人民银行阿里支行干部南木珍说,1996年她进入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基础差、跟不上,杨老师夫 妇帮助她转入中文专业。毕业时又帮她找资料复习,求职报考人行阿里支行并被录取。“他们的努力和关心,改变 了我的人生命运,让我成功地走向社会。”南木珍说,“虽然已回西藏工作10年,虽然阿妈不在了,可武汉的那 个家,我永远牵挂。”

  ●身体不争气让我未能实现“扎根西藏,干一辈子”的誓言,但回到内地坚持多年帮助培养藏族学生,让我不 再遗憾。
  72岁的老人到家后只休息了6个小时,天一亮就赶去十多里外的武泰闸蔬菜批发市场。因老人每月退休金仅 2600元,而批发市场的排骨每公斤比学校超市便宜3元多,蔬菜也新鲜。在批发市场买了肉和菜,回到武汉大 学下了公共汽车,扛着40多公斤的肉和菜,老人在冰雪路上走走歇歇,到家时内衣已全部汗湿、外衣则被雪水泥 水浸湿。从藏历年三十到初七,老人整整忙了8天,将滞留在武汉的藏族学生分批接到家里过年。

  华中师范大学的吉吉等武汉近十所高校的十多名藏族同学,讲述杨老师关心其生活的爱心故事几乎一样:进大 学,就被杨老师接去吃迎新饭;逢年过节,与他团聚联欢;杨老师家房子虽小、家具陈旧,但很温暖;他生活节俭 ,对同学们却很大方;每次离开,总叮嘱“下次再来”。
  在雪域高原奋战过13年的杨昌林深知,西藏的发展,关键还要靠科技、教育和人才。“杨老师不断鼓励我, 一定要读研究生!”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研究生达娃扎西说,大学四年级时系里保送5名研究生,手机监听卡,但只在前6名内选录,尽管他成绩在藏族学生中很好,但在班上名列第9。杨老师去教务部、研究生院反复争取 ,保送名额增加一名,使他得以继续深造。

  华中师范大学藏族学生巴桑曲珍,不是英语专业学生,未能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杨昌林多方 奔走,山西手机监听器哪里有卖,找到教育部经民族教育司协调,让她如愿参考并顺利通过。


  ●藏族同学遇到困难,我都会帮助解决。



  杨昌林和爱人次仁德吉育有一女一子,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国际贸易、涉外会计专业。毕业后,姐弟俩像父亲 当年那样,主动放弃内地工作机会,先后赴藏。儿子杨红兵1992年进藏,至今已在阿里地区工作了18年。湖 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谭徽在说:“杨老师33年坚持为西藏培养可靠有用的建设者、接班人,对促进西藏 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意义重大。”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几十名、到九十年代的一两百名、再到如今的五六百名,就读于武汉高校的西藏学生,生 活上几乎都得到过杨昌林家的关爱。杨昌林说,33年来,他家接待、帮助过的藏族学生近1万人次,家庭收入的 三分之一以上用在了他们身上。
  写文章“为西藏培养人才”提建议


  筑起藏族学生“武汉之家”
  2008年初,冰雪灾害使南方交通大面积瘫痪。已回湘西老家花垣县的杨昌林急了,“肯定有很多孩子回不 了西藏,必须回去看看!”他顾不上与姐姐团圆,决定回武汉。从县上赶回武汉用了两天两夜:县长途客车停运, 老人高价租车,在结冰的山路上摇晃着连夜赶到吉首挤上到怀化的火车,在怀化火车站冻了一天一夜,最后才搭上 回武汉的火车。

  2007年,杨昌林专门撰写了《关于高校为西藏培养专门人才的几点建议》,送湖北省教育厅和民委,建议 各高校“因材施教”,想方设法帮助孩子们学习成长。

  据新华社电





  1978年,杨昌林和次仁德吉调入武汉大学工作。至2005年,他和爱人一起,筑起武汉高校藏族学生的 “武汉之家”。2005年爱人去世后,古稀之年的杨昌林执著延续对藏族学生的关爱。

  杨昌林曾在阿里地区工作12年,公安手机监听器哪里有卖,1978年调入武汉大学工作。至2005年,他和爱人一起筑起武汉高校藏族学生的“武汉之家”。33年来 ,他家接待、帮助过的藏族学生近1万人次,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用在了他们身上。关于他的一切事迹,都是 一代又一代藏族学生从心里掏出的记忆。

  “身体不争气让我未能实现‘扎根西藏,干一辈子’的誓言,但回到内地坚持多年帮助培养藏族学生让我不再 遗憾;老有所为,很有乐趣,是我度过晚年的最好方式。”75岁的杨昌林,党龄51年,坚持援藏已46年。关 于杨昌林老师关爱武汉高校藏族学生的每一个故事,全来自藏族学生们的叙述。关于他的一切事迹,都是一代又一 代藏族学生从心里掏出的记忆。

  子女放弃内地工作机会赴藏

  1965年,杨昌林从武汉体育学院毕业,主动申请并赴藏工作,在昌都地区工作了一年多,又申请前往西藏 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了12年,在阿里和藏族姑娘次仁德吉相爱成家。1976年,积劳成疾的 杨昌林高原性心脏病发作,一度昏迷10个小时,野战医院紧急抢救,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相关的主题文章:


男子假扮富豪骗8名女子钱财 被揭穿后杀人分尸

3位母亲联手寻子18年 曾帮他人找回孩子(组图)

4名小学生手拉手救落水同学被急流冲走溺亡

三胞胎姐妹几乎同时生下男孩

大学生毕业后留民间慈善机构 常四个月不发工资

医院原院长借采购药品等受贿312万获刑13年

数十的哥劝说欲跳桥轻生女子

女民警为救助路边乞讨患病儿童募集近十万(图)

两男子沉迷玩电子游戏为筹资结伙盗窃

85岁老人为23位烈士守墓63年(图)
9h013788com is offline   Reply With Quote

Sponsor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