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Single Post
Old 08-24-2011, 01:39 AM   #2
a9bimi9o
General of the Army
 
Join Date: Mar 2011
Posts: 1,662
a9bimi9o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Default

佛教发财的方法 
  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不过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以佛教里面的发财方法,我提出六点来说明,其中前三 点是一般世间所共有的发财方法,后三点是佛教发财的方法。
  (一)勤劳
  “黄金随潮水流来,你也要提早把它捞起来。”所以财富都是落在勤劳人的手里。我们中国流传一个故事:老 祖母去世了,交代儿女说,我们葡萄架里的地底下,埋了许多的黄金。他的儿女就天天到葡萄架下面去挖去找,虽 然黄金没找到,不过葡萄架上却结满了累累的果实。
  (二)节俭
  节俭可以得到财富。节俭也不是说,只光在金钱上的节俭,所以爱惜时间,你节俭时间,时间就是财富;不要 滥用感情,感情要节俭,节俭了感情,就会拥有财富;你的生活上的物欲也要节俭,总之人生的福报是有限的,银 行再多的存款,终有用尽的时候,留一点在那里,以备不时之需。
  (三)宽厚
  说话宽厚会获得财富,处心予人宽厚会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就是财富。我们交友宽厚,处世宽厚 ,我的Qzone记录,所谓居心仁厚,就会获得富贵。“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这不但是我们中国儒家做人处事的方法,也是佛教发 财的方法。
  (四)信心
  佛光山在中国电视公司,每星期四下午十点十五分,有一个“信心门”的节目,开头就说“信心门里有无尽的 宝藏”,你有信心,财富就在你的心里。不但对宗教的信仰要有信心,你对事业,对于道德都要具有信心,对于凡 是慈善的事情,就是受了委屈,也都要不退失信心。
  (五)结缘
  结缘是发财最好的方法。我同你讲几句话,就是语言的结缘;和人点头微笑,点头微笑也可以和人结缘;你不 认识路,我带你去,和你结个缘;遇到了困难,我来帮你的忙,更是结了个缘。在这个世间上要有缘才能生存,有 很多人他做事方便,是因为他结的缘很多。佛法,主要根本的佛法,宇宙万有所以存在,就是“因缘”的存在。我 们要发财、要生存,“结缘”非常的重要。
  (六)布施
  或者你会怀疑布施既是给人,给人又怎能发财呢?其实我们应该知道,布施如播种,你不布施,怎么又能收成 呢?佛教告诉我们,我们做功德就如种田,这块福田一个叫悲田,一个叫敬田。以慈悲心救济贫苦大众,这是叫做 “悲田”,一种是对于长辈、师长、父母、国家,尽忠尽孝,这叫做“敬田”,在敬田、悲田里面播种都会有收成 的。
  佛教还说到“七圣财”,七圣财就是:信仰、精进、持戒、闻法、喜舍、智慧、惭愧,这就是圣 人的财富。
  我们这三天,为了给来此听闻佛法的大家,听了“佛教的财富观”,也能种一点福田,所以有人建议我们现场 服务的法师,在大家听完解散以后,他们在门外向你们托钵,エアマックス2011,不一定多少,那个“钵”就是一块“田”,能多多少少放在里面,种一点福田,就能一收百、千收万,能长成无 限的果实。因为你们种下去的种子,将来可以为大家做许多佛教慈善、文化、救济的事业。
  四.怎样处理财富 
  我们有钱,并不完全达到目的,怎样处理自己的财富,这仍然是主要的课题。假如你每一个月有一万元的收入 ,你怎样来处理你的财富呢?在《杂阿含经》里面有一首偈语说:“一份自食用,二份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抚 于贫乏。”
  我将这个道理把它引伸来解释为十分的财富如何处理呢?就是:
  十分之四──经营事业
  十分之三──家庭生活
  十分之二──储蓄应需
  十分之一──作福功德
  在《大宝积经》中,告诉我们财富处理的方法,以波斯匿王为例,他的财富,已经不要为生活计算,他处理的 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
  三分之一──用来供养宗教
  三分之一──用来救济贫穷
  三分之一──奉献国家作为资源
  在《涅�经》中,对财富的处理方法是说,除了生活所需之外,有四分分法:
  四分之一──供养父母妻子
  四分之一──补助仆佣属下
  四分之一──施给亲属朋友
  四分之一──奉事国家沙门
  不过各位的财富如何经营,处事计策、识人秘诀、倾听话语、人生至理,刚才讲的几点,限于时间的关系,我提供出来给你们作为参考,史上最全:只有变态狂和杀人狂才能答对的题目(附答案)。不过你们各位,对你们自己的财富,也总有个自己的处理方法!
  五.佛教认可的财富 
  我在前面曾说过,有些财富是佛教认可的,有些财富是佛教不认可的,什么是佛教认可的财富呢?佛教认可的 财富:
  (一)是身体的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的财富。梦窗国师说:“知足第一富,无病第一贵,善友第一亲,涅�第一乐。”俗语也说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说健康的身体是佛教认可的财富。
  (二)是生活的如意
  有财,烦恼很多,生活不如意,那不算真正的富有,就算不是大富大贵,如果生活得称心如意,那也是非常有 意义的人生。那怎么生活才能如意呢?感恩和知足是最好的妙方,所以梦窗国师说知足第一富。
  (三)是前程的顺利
  人生,在坎坷不平的命运里奋斗,固然也是有意义有力量的人生,但终不若前程顺利的人生能更多做些有意义 的事业。如果要前程顺利,这就不得不注意人际间的善因善缘了。一个人能够有好的因果,前程一顺利,那自然就 是最大的财富了。
  (四)是眷属的平安
  家财万贯,难比平安之人,所以我们在佛光山提倡,每年春节举行平安灯会,美丽而热闹,エアマックス24-7,可见平安人人喜欢。
  (五)是合法的钱财
  佛教不完全否定钱财,黄金是毒蛇,黄金也是弘法利生修行的道粮,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合法的钱 财,能用来作福利人,可以说越多越好。我们佛教要赞美合法的财富,不要有排拒财富的想法,因为信徒越有钱, 信徒才有力量护法;佛教有钱,佛教才能复兴。
  (六)是内心的能源
  佛教认为最好而又最实用的财富,是心内的能源。地下的石油和煤,一般都说是能源,海底的石油和矿藏也是 能源,虚空里的太阳能也是能源,其实真正的宝藏之源是我们心里的能源。像弘一大师,物质那么贫乏,他不以为 苦,像大迦叶,那么刻苦修行,他不以为少。古今中外,在佛教里多少苦行僧和修行者,他们那么一无所有,仍不 以为穷,因为他们享受着心内能源的富有啊!
  这以上六点,都是佛教所认可的财富。
  六.佛教最究竟的财富 
  最后,我向各位介绍我们佛教讲的最高究竟的财富是──般若!
  金钱再怎么的多,也有用完的一天,我们中国俗语说:“万贯家财,不及一技随身。”学会了一样技能,比拥 有任何财富都好,假如有了般若智慧,那又比金钱、技能更高更好,ナイキ エアマックス
  《金刚经》里有说:“若有人受持四句偈,其功德胜过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这就是宝施虽多,终是有 限;法施虽少,功用无穷。四句偈,就是四句佛法般若,它的功能胜过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之多,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
  话说有一个人在外面做生意,因为年关将近,急急忙忙的想回家过年,回家前突然想到要带些东西回家给太太 ,在街上走着看着,这一样家里也有,那一样家里也有,突然看到一个老和坐在那儿,身旁写著「卖偈语”的招牌 。
  “咦!什么叫做卖偈语呢?”
  老和尚回答说:“你要向我买偈语,本来我的一首偈语是二十两黄金,看你是有缘人,打对折卖你,一首偈语 十两黄金好了。”
  “喔!偈语是什么呢?价值十两黄金?怎么这样贵啊!好吧,就跟您买一个偈语吧!”
  这位老和尚就说偈语道:
  “向前三步想一想,エアマックス95
  退后三步想一想,
  嗔心起时要思量,
  熄下怒火最吉祥。”
  “你记住:以后你若忿怒生气的时候,要把我这一首偈语拿出来念一念。”
  “就这四句话值得十两黄金吗?没价值!没价值!老和尚!你太欺骗人了!”
  老和尚哈哈一笑,这个商人觉得对方是个年老的出家人,也就不和他计较。他就这样子回家了,回到家正好是 深夜的时候,门也没有上锁,随手一推就推开来了。想要叫太太,但太太已经睡着了,但是床底下怎么会有两双鞋 子呢?一双女人的,一双男人的,他想:“你这不要脸的贱人,我不在家,你就作这样的坏事。”一气之下,立刻 到厨房里拿了把菜刀,エアマックス90,想要杀死这一对奸夫****。
  正当举刀要杀下去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那个老和尚卖给他的偈语,エアマックス,于是他就开始念起了那首偈语:
  向前三步──想一想──
  退后三步──想一想──
  嗔心起时──要思量──
  熄下怒火──最吉祥──
  他就在那里进啊退啊的,退啊进啊的,有了声音,就把太太给惊醒了。
  太太一醒来,看见丈夫站在床前,就说:“唉哟!你这个人,怎么这样迟才回来?”
  丈夫怒道:“你床上还有什么人?”
  “没有啊!”
  “这双鞋子?”丈夫指着鞋子责问。
  “唉哟!今天过年啊呀你都还不回来,我好想念你啊呀为了图个团圆的吉利,只好把你的鞋子摆 在床前啊!”
  丈夫一听,大声道:“有价值!有价值!就是黄金一百两,一千两,一万两也有价值!”
  所以“智慧”能使你冷静下来处理事情,不会冲动,不会出纰漏的。
  佛教的般若智慧,怎么会是财富呢?
  因为这个“般若”是无价之宝,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般若是永恒的真理,是无量无边的自我,可以说证 悟般若,就是有了无限的拥有。般若是什么?般若可以用“空”来解,简单说,虚空里面包含了森罗万象,不空就 没有,因为空,才能有啊,你拥有了般若,就好像虚空拥有了万有。
  般若,就等于虚空万有一样,其实这一种“般若财富”都在我们的心里,因为这个般若可以给我们证信真理, 可以给我们知情识理,可以让我们认识真我,可以让我们获证永恒的生命。我们有了般若,就等于有了光明一样, 在光天化日之下,所见到的一切,不都是我们的吗?
  诗云:“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你穿衣、吃饭、事业、财富,一旦有了般若,你的穿衣、吃饭 、事业、财富就不一样了。般若是我们的自性真如,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记得从前流行的一首歌:“蔷薇蔷薇 处处开”我现在姑且将它改编如下:
  “花儿花儿处处开;
   人儿人儿处处在。
   般若般若处处开;
   生命生命处处在;
   要想富贵的人儿,
   大家都到佛前来。”
a9bimi9o is offline   Reply With Quote

Sponsor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