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s10.sinaimg.cn
View Single Post
Old 05-27-2011, 02:47 PM   #1
alicetrade9i
 
Posts: n/a
Default s10.sinaimg.cn

/middle/4c2b6845ga04ad15018e9&690" onClick="window.open('http://s10.sinaimg.cn/middle/4c2b6845ga04ad15018e9&690')" onerror="this.src='http://cache.soso.com/img/blog/p1.gif'" onload="addjustimg(this)" width=690 height=429 TYPE="audio/mpeg">
  儋耳游子(叶落)
  在世界文化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没有中止,一个重要的起因,就是中华民族无比珍视本人的历史, 而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恰是通过无数次与祖先的心灵沟通,口耳相传地保存着对先人的记忆。例如,中华民族通过一 直的迁徙使疆域得到扩大,文化得到流传,人口得到繁殖。但不论迁到哪里,移民的后裔都会追根寻源。直到今天 ,山西洪洞大槐树、湖广麻城孝感乡、江西瓦屑坝、姑苏阊门外、南京杨柳巷等地仍是亿万移民后裔祖先的圣地、 心中的根。这些移民进程,正史中很少提及,它们能传播至今,就是靠一次次清明节扫墓和祭奠,将先人筚路蓝缕 的迁徙、坚苦卓绝的开辟和种种嘉言懿行告知子孙昆裔。这些记忆还跟着人口的迁移,传布到当初,深深的植入他 们子孙后辈的记忆当中。例如,我们故乡叶氏人家就是通过才获悉咱们的祖上是从中原河南迁徙到福建,后又从福 建迁徙到广东与海南的。渔家按理春节后就能够外出,转场到广东伶仃岛一带功课,但上百年来他们始终恪守一条 不成文的规则:过完清明,祭祖后才开赴本地。原因就在这。清明祭祖不仅是他们表白对逝去亲人的孝顺或悼念, 也成了坚固亲情,联系和团结族人的方法;成了沟通家族接洽不可或缺的主要纽带。然而。现在,清明节的扫墓和 祭祀的情势我们村里仍旧遵守陈年的规矩没怎么变更,保留记忆跟沟通心灵的功效不怎么淡化,倒是城镇里的清明 却成为了一场形形色色的清明闹剧。清明节扫墓,我1963年开端给父亲(1982加上母亲)扫墓扫了近50 年,但我发明和感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经济发展很快,但文明建设没有同步发展 ,社会上有人文精力失踪的偏向。近多少年人们扫墓运动显明和以前不同了。
  海南是个移民岛屿,是个多元文化地域。反应在清明祭祖作法上,各个县市也不尽雷同。有些地方是冬至上坟 ,有的地方是清明上坟。形式上个别是清明节的那天,家族成员在长辈的率领下,在家里预先准备祭祖用品:杀鸡 宰猪备鱼烧饭,完了先在家中简略祭拜一番后,全家族老少就一起上坟地了。先是从最早的辈分最高的开始扫墓, 顺次搞下去。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无比世俗的民族,对钱财十分器重,往往在祭祖的活动中寄托了“福”“禄”、“ 寿”这样的极其世俗的价值观,而这就体现在了祭祖活动中的各种典礼上。祭拜的用品除了香烛就是一些纸钱“金 元财宝”。我过去因为在外埠,父母亲去世后也埋葬在当地,清明烧的是这些,后来我把父母遗骸迁回家乡,就放 在镇里的龙华公墓内,烧的也是这些。由于没有放在村里和爷爷奶奶等家族成员在一起。这样一来,每年清明家中 的堂弟们都一起陪着我给父母上坟。完了,我再倒回村里和他们一起上坟。村里人清明也是烧这些。但公墓里“寓 居”的都是城里人,他们的作法和村里就不相同了。我两头一看,差异倒是很大的。
  村里的作法始终不变。但城里人有钱就“烧包”----- 即,变味了,已经不复是传统的祭祖,而是一种夸耀。不但扫墓的人群空前宏大,毂击肩摩,而且作法上仿佛有悖 于过去。上坟烧的不单纯是纸钱,除了纸扎腕表、自行车、缝纫机“旧三大件”和电脑、轿车、别墅“新三大件” 外,纸私家医生、保安、高尔夫球场,甚至连纸“伟哥”、“保险套”也成为人们为先人筹备的祭品,后人对先人 的关心堪称无所不至。在某些地方,人们甚至给先人预备了纸保镖、纸保姆、纸小姐和纸二奶。活的人用的货色都 拿过来祭祀前人,而不少官员干部和富家人家更是这些活动的带头人,挥霍极大,这些不文明景象影响极坏。从前 扫墓,还能在坟前听到哭声,看到悲凉气象,现在没有了,全部坟场人声喧闹,似乎是家族成员聚首。我看报纸上 讲,更有甚者连狗逝世后也修了狗宅兆,清明节居然还有人给狗扫墓而且哭起狗来!坟墓修得越来越奢华,做给活 人看不说,连扫墓培土也勤得着手,出钱请农夫工扫除。这些光景是我以前几十年来未曾见过的。这个时代提高了 ,然而,风尚真的变了,变得生疏起来。环境传染,精神环境更是重大污染。完蛋了。这个社会变异了。这是今年 清明给我最大的印象。
  人们都说,清明的风俗岂但没有面临败落的运气,反而呈现了文化复归的趋势。这源于古代人的心坎需要:人 们在典礼化的追思里,对前人怀念的感情有了恰当的抒发方式,取得了内心的均衡与安静;祭祖不仅是人们表达对 逝去亲人的孝顺或缅怀,也成了强固亲情,联络和团结族人的方式,jordan shoes sale;人生无常,性命懦弱,我们留念那些逝去的人们,也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安心。是这样吗?固然清明是农耕时代 的一个节气,虽然清明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但,我国封建君主政体连续达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长河 中,如果从三皇五帝算起,princess perfume,包含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树立的同一王朝和边境、处所政权与农夫起义中建元称帝的帝皇共有五百多人。假如算 “正统”列入史册的也有一百多人。(现在地面或地下有迹可寻,时期较为明白的帝王陵,包括有些王朝始祖天子 所封的太上皇的陵墓共有二百多处)。这些“祖宗”现存二百多座陈迹看散布三十一个省区、市,共有帝皇陵五十 余座,简直都没人给他们扫墓了。这些帝王的子孙到哪里去了?清明扫墓的只是庶民人家。我感觉与其说是文化复 归,不如说是封建科学与现代人庞杂心理综合在一起后发生的一种时代的变异。
  困扰西方人的,air jordan shoes for cheap,是天然界的神秘,而困扰东方人的,是人间命运的变幻.印度人对延续生命比拟感兴致,而中国事没有宗教的国 家,国人不像印度人那么达观,寻求的是事实物资上的满意。因为这种现什物质的知足更加容易转瞬即逝,权衡人 生价值的尺度更加短期化和泡沫化,让人更轻易觉得人生的无常。人生无常,生命软弱,在生命转瞬即逝的时候, 我们纪念那些逝去的人们,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安心。清明节俗的昌盛,看似宣传了中国传统中的孝道伦理,强 调了亲世间的情感联系,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增进了社会上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弘扬,FerrariReplicaWatches。不如说是高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人与人的关联非常缓和和复杂,奋斗频繁,现实生涯中的压力容易让人身心疲乏 ,所以人们更加看重盼望祖先的保佑。我扫墓扫了几十年未曾中断,除了去年心境不好没回去以外,从963年开 始扫墓扫到今年,年年新坟不断,也有一些是断子绝孙后每人上坟的。目击这所有,我的感叹相称多。我也是属于 没有儿子的人。依照我们家乡的习俗,女人是不能会娘家给自己的父母扫墓的。如果族中有断脉的,则由族中后人 一并祭拜。今年,我就一个人回去,一个人自己去给父母上坟扫墓,我也没有告诉村里的堂弟们,谁我都不让追随 去。我这次和姐姐说了:我百年之后,不准备回来了。我死后准备火化,就把我的骨灰撒到大海里去吧。我毕生就 是个游子。大海就是我最后、最好的归宿。这,也算是我留在博客里的遗言了。(2011年清明· 海南)
  
  
  Reply With Quote

Sponsored Links